CityWalk的乐趣,总算懂了
东方资讯 2023-08-12 00:44:54

马路上正在出现新现象。

“CityWalk”成了这个夏天的最热词,在上海,年轻人正顶着高温,穿梭在多条马路,试图拿到一个1米2长的包。即便跑得满头大汗,依然阻挡不了年轻人一浪接一浪的热情。


(资料图片)

年轻人顶着高温,穿梭在多条马路,试图拿到一个1米2长的包。

当人类学家项飚提出“附近的消失”概念后,什么是附近的代表?马路,这个独特的地理单元,似乎正在被年轻人重新注意。

年轻人究竟在马路上获得了什么?

最近,我们带着极大的好奇,来到上海街头,跟随小红书马路生活节,开启gai溜子的一天,试图观察这些新现象。

集戳的乐趣你懂不懂啊?

早上7点,上海南浦大桥兑换点,人们已经开始排起长队。8点50分到达的网友,已经排在30位往后。

这是一个叫做“10条小马路、50家店”的小马路逛吃之旅活动,年轻人需要拿着一本马路生活节的打卡本,顶着炎热的夏日,走过至少30家店,收集到全部店戳,才可能兑换到一个包。

“一条马路吃到底”。

为了拿到这个包,有用户在小红书分享特种兵式打卡攻略,强调一天之内如何最快跑30家店。率先拿到包的用户也高兴得不行,纷纷拍照在小红书上分享,1米2的长度,盖过大半个身子,格外引人注意。临街的阿姨看见了,调侃可以装被子。

晚上8点,我们顺着打卡攻略,走进南昌路的某家咖啡小店,年轻人拿着打卡本,进门就问店家,哪里可以盖戳。店员指了指旁边的店章,“太火了,印章都盖褪色了,需要补印章油了”。

美食本盖戳受到年轻人们的追捧。

而在另外一家店,擦肩而过的大叔手里也举着这本打卡本,年轻人问:“叔叔,你为什么要玩这个呀?”大叔转过头,盯了提问的年轻人一眼说,“你懂不懂收集的快乐?”

年轻人只爱打卡网红地吗?

过去几年爆火的上海安福路,以及全国各地火爆的“我在XX很想你”路牌,直接引爆了一个概念——网红打卡点。

甚至还有人为它做了总结:要洋气、要有历史底蕴、要好出片。

年轻人只喜欢这些吗?

这一次,我们看见了两条不一样的马路。

黄浦区淡水路的小马路诗歌展。

上海黄浦区的淡水路,是一条丝毫不显眼的小马路,道路的另一旁还有很多因为改建暂时留下的水泥墙面,看不出任何好出片的潜力。

可就在这里,小红书上业余诗人们的诗篇被散落在这条马路上。

在一家咖啡店前的牌子上,博主@小韬CHENTY 写了一首《咖啡味的风》:“风/偷喝了咖啡/想逃跑/却被我的鼻子抓住了。”

博主@小韬CHENTY写的《咖啡味的风》。

在淡水路开一家“早C晚A”(白天卖咖啡晚上卖酒)小店,店主贩卖的特调饮品就和关店时间一样随意,前者看心情后者主要看女朋友几点收工。挤在店门口满满当当的客人,是热爱骑行的店主的骑友,这是他们小团队的接头地点,背后的墙上就挂着他们骑行活动的照片。

等店主下班的夜晚,隔壁的花店开始忙碌了起来,店主会向不同的客人热心推荐合适的花束:独居的打工人可以买一束满天星回家点缀客厅;一捧鲜艳欲滴的红玫瑰最适合赴约的小情侣……花店的玻璃墙上贴的小诗名字名为《喜放》,喜欢花朵绽放的人,他们的生活肯定也值得喜欢。

博主@Velna 特意来了淡水路,并拍下了这条马路的所有诗歌,并感慨来上海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这么慢慢地、漫无目的地逛过一条马路。

淡水路上的诗歌刷街。

沿着淡水路往北走不过5分钟,在第一个路口向西就会走入南昌路,另外一条普通市民居住的小马路。

“花花补丁计划”被放在这条马路上,艺术家罗盛天运用毛毡工具,制作成毛毡花、毛毡动物、毛毡蘑菇,修补上海老旧街道地面、墙面上的破损角落。

花花补丁。(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名叫@糟毛豆子 以前多次匆匆路过南昌路,但这一次她慢慢走过了这条马路,“真的会被这种小可爱东西治愈到,一朵小蘑菇开在树上,开在杆子上,南昌路上,时不时就能遇到这种惊喜。”

两条原本只是过路的街道,这段时间打卡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小红书用户分享的笔记里,也多了很多居民们的身影,他们如以往那般坐在小马扎上,翘着腿,玩着手机,看着一个个年轻人来来往往。

音乐在街头点亮了疲惫的人

下班时间,晚霞还未成型。复兴中路某个角落忽然响起萨克斯声,顺着音乐声望去,一场音乐闪送活动,突然就在街头唱了起来。

“没听过这种音乐,但感觉很有意思,很放松!”现场67岁的市民刘先生表示虽然自己“不懂年轻人的艺术”,但不妨碍他跟随音乐一起摇摆。

复兴中路下班音乐闪送现场。

每天都会带上自己两只狗狗在附近散步的Cathy女士,在这个傍晚和狗狗一起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有穿着芭比粉T恤的腼腆男生、对着狗狗狂拍的一对闺蜜,还有无数为音乐或是小动物停留驻足的路人。

落日映照的晚霞开始透红,路人们举起手机拍照,原本疲惫的眼神里,渐渐充盈了光。

音乐闪送现场驻足的路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懂得这条道理的人,自然会发现藏在淡水路中某个供电箱上的彩蛋:

“这条路不长/我只能在路边/而你可以一直在路上。”

作者:赵公明

校对:杨 潮

排版:小 野

深夜降临,游客们还在南京东路晃荡,上海经典地标建筑永安百货大楼墙上,却被光影投射了一个倒计时。

“介四嘛事?”一对从天津来的年轻情侣,原本是来上海学习服装店的新搭配,却意外在街头碰到了一场露台音乐会。

露台音乐会。

倒计时结束,五层的阳台上,《茉莉花》的小号声徐徐传来,吵闹的人群,突然安静了下来,大家屏住呼吸,静静听着。

提起上海经典地标建筑永安百货大楼,许多老上海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它的“阳台萨克斯”,这是百年南京路独有的风景。曾经,每到傍晚时分,总会有一位扮相雅痞、戴上眼镜与礼帽的绅士站在二楼的阳台外,吹响悠扬的萨克斯送别夕阳。

而就在这个盛夏八月的深夜,音乐重新回到永安百货大楼的阳台外。

在音乐剧和昆剧相继演出后,歌手袁娅维最后登场演唱,唱罢,她对着楼下所有人说:大家,晚安。

袁娅维在阳台音乐会上演唱。

“介也太有意思了,后面还有嘛,我们可以多呆几天”。这对服装店情侣,显然快忘了他们为这次上海之行,已经把天津服装店关五天了。

以上是我们对小红书马路生活节的观察手记,这个发生在上海的11天事件,既像小红书“写给上海的一封情书”,也像一场生活实验,不断提醒着年轻人附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