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海淀团区委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群体,紧紧依托创新创业环境营造、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对标对表全市就业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实习就业平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多方群策群力 搭建就业平台
【资料图】
据了解,海淀团区委充分发挥群团职能优势,积极与市、区相关就业部门和驻区高校形成联动,通过专项行动、定向帮扶和媒介宣传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主动靠前服务,稳步有序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海淀团区委积极开展“就在你身边”重点群体就业送服务专项活动,针对团市委、市教委提供的400余名2022届海淀户籍重点未就业困难人群,组织机关团干部开展结对帮扶,“一对一”电话访谈,沟通就业意向,将就业岗位和团属社会组织社工岗位等送到身边、送到眼前。
同时,海淀团区委充分发挥青年联合会、志愿者联合会等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纽带,打造海淀片区校地共青团联席会纽带,多方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就业工作,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同时,积极联络对接青联委员企业、志联会员单位提供实习就业岗位122个,依托各级团属新媒体矩阵,第一时间将岗位信息予以发布,2023年共计发布就业相关推文35条。
此外,通过校地共青团联席会,海淀团区委将实习就业岗位信息直通37所驻区高校团委,并将实习就业工作融入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团委职责工作中去,打通重点群体就业者与企业交流的“最后一公里”,拓展就业新思路新局面。
加强创业引导 延伸就业触角
海淀团区委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将就业工作融入业务体系,按照“拓渠道、促沟通、提技能”的工作思路,强化主业、创业、就业“三业联动”,深入发掘就业岗位,不断扩大就业工作“蓄水池”,推动毕业生就业实习工作取得实效。
通过开展“中关村U30”评选活动,突出选人的导向,通过公开招募,寻找和选拔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创新创业者,建立创业青年与政府、社会以及投资机构对接与交流平台,引导青年开展创新性强、前瞻性好的创业项目。针对评选出的优胜者给予多方赋能,提供政策讲解、投融资服务,与清华北大联合开展创业训练营等多项活动,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历届优胜者所在企业辐射带动近2000个就业机会。
同时,海淀团区委不断深化区校共建工作,与海淀区驻区高校团委构建区域共建常态化工作机制,召开“校-地-企-社”四方联建共建工作联席会,将高校“培育人才”教育资源优势与共青团“引导人才”政策资源优势相衔接,不断拓展就业人才推荐工作思路。
海淀团区委还以创新团学活动载体,通过组织大学生进团属机关事业单位等开展岗位实习,将共青团工作与高校、青年学生紧密结合起来,为学子们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机会,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目前已经帮助20余名大学生成功上岗实习。
完善品牌服务 提供就业保障
海淀团区委坚持以青年为中心工作导向,重点聚焦青年“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提升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
通过打造“创业军机处”“燃梦讲堂”品牌活动,内容涵盖背景宣介、政策宣讲、投融资对接、项目管理咨询等内容,帮助成熟创业团队项目提质加速;面向驻区高校初创团队和有双创意愿的师生、校园孵化器等组织,长期进行项目招募和申请机制,采取公开报名形式面向社会创业团队开放,精准对接50余个学生团队,累计服务700余人次。
为解决青年租房安居需求,海淀团区委带队赴区房管局专题调研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工作,共同探讨如何完善多元化的租住解决方案。
此外,海淀团区委协助团市委开展2023年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面向海淀区知名民企、社会组织等单位募集24个岗位,为50余名港澳台大学生匹配到实习岗位;指导海淀区台湾青年驿站组织开展海淀台湾青年人才实习就业分享推介活动,发布13家企业和协会提供的38类、75个实习就业岗位,为有志在京发展的台湾青年提供就业平台。。
下一步,海淀团区委将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聚焦青年科技人才、港澳台青年、海淀户籍未就业大学生等重点群体需求,不断完善“创业+就业”新模式,共同为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个青年民生问题贡献青春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编辑/谭卫平